1●淮阴之战
国民党整军会议后,第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(军),辖整编51旅、57旅、58旅共3万余人。此时的整编74师已是清一色的美械装备,长期受美国顾问训练,时称国民党部队五大主力之首,军长张灵甫改任师长。 1946年7月,国军集中58个整编旅(师)的重兵进攻华东解放区,其中主力31个旅进攻苏皖解放区,另27个旅进攻鲁南,牵制山东解放军。而张灵甫的整编74师作为主力中的主力负责主攻淮阴,淮阴是苏皖解放区首府,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、经济和政治意义,即使在解放军采取积极防御,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战略下,也是属于不到万不得以绝不轻言放弃的要地。华东解放军主力有山东野战军(简称山野,陈毅指挥,共约7万余人)和华中野战军(简称华野,粟裕指挥,共约11万余人)。 7月,淮南战局恶化,解放军除留第6旅16团和地方部队外,主力撤出淮南。9月,国军兵锋直指淮阴,第 张灵甫将军 7军进攻泗阳,掩护74师侧翼;74师配属工兵第15团沿运河主攻淮阴;整编28师之192旅为预备队,在74师后跟进。此时华野主力正在苏中作战(即苏中七战七捷),山野主力则在沭阳以南。在国军发起攻势后,解放军以华野9纵在运河与洪泽湖之间设置三道防线,作为防御正面。 1946年9月12日,经三天激战国军第7军突破9纵第一道防线。9月13日,第7军和74师同时展开攻击,于当日下午突破第二道防线,陈毅山野主力无法及时南下,只得急令2纵向淮阴开进,但沿途道路桥梁均遭破坏,无法及时赶到。陈毅只好急电粟裕:“……总之此次淮北作战,由于主观指导错误,贻误全局;五内俱焚,力图挽救,当尊重兄等建议。”粟裕见形势危急,急调第5、第13旅星夜北上驰援,粟裕亲率主力第1、第6师也随后北上增援。但是从海安到淮阴,多是水网地带,又逢大雨,道路泥泞,部队只能走水路,但一时间又没有足够的船只,一次只能渡1个旅,加上国军飞机的封锁,只能在夜间行动。华中主力赶到淮阴最快也得到20日。而事实上,19日胜负就已经定了。 1946年9月14日,谭震林和张震在码头南岸开设前线指挥部,统一指挥淮阴地区作战。 1946年9月15日,双方在淮阴外围杨庄、马头、小桥一线激战,9纵及第5、第13旅拼死抗击,尤其是从高邮兼程赶来的第13旅(即皮定钧旅),是参战各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,对突破运河的74师连续实施了9次反冲锋,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。当晚74师攻占杨庄和码头,逼近淮阴。 16日,为确保淮阴,谭震林下令扒开运河大堤,放水迟滞74师的攻击。 17日,战况更为激烈,74师在炮火和飞机助战下,连续组织5次猛攻,解放军集中所有兵力火力全力抗击,但第一道防线仍被突破。 18日张灵甫亲临一线督战,并于午夜发起猛攻,74师派出2个连从9纵与5旅的结合部成功突破,根据俘虏供述的口令诈开淮阴南门,进城后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建立阵地,74师主力随即从正面猛攻。解放军5旅在敌前后夹击下,被迫放弃阵地,解放军组织皮旅和9纵预备队实施反击,也未奏效。华野主力刚到淮阴城北,立足未稳无法顶住74师的猛攻,被迫于19日撤出淮阴。74师继续南进,又于22日攻占淮安,至此,国军基本控制两淮,张灵甫获三等云麾勋章。两淮和华中解放区基本丧失,华野主力只得北撤山东,华东局势日趋严重,解放军在华东只剩下了山东解放区,对于兵力补充、后勤补给和部队回旋都造成了很大困难。特别是随着两淮的丧失,华中解放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运河税务失去了,华中主要的工商区也失去了,对南线作战负面影响很大。 国军攻占两淮后,稍加休整,于10月开始进攻涟水、益林地区。解放军在涟水外围集中了第1、6师、第9、10、11纵队共23个团的兵力,另以第5旅守涟水城。 1946年10月4日粟裕在涟水以北15里盐河北樊卜庄的前线指挥部里亲自召见了5旅15团团长李士怀,由15团担负城防。之所以选择15团,是因为在前2、3个月里,15团和74师在六合、天长、马坝、淮阴先后多次交锋,对74师的战术有所了解。 1946年10月15日,15团接管城防,以第1营担任城南守备,这里是废黄河故道,视野开阔,最关键的南门渡口由第1营第2连第3排配属营直属60炮班(3门60炮)防御;第2营部署在位于盐河和废黄河之间的带河镇,构筑了3道野战工事,扼守通向涟水城的大路;第3营部署在城西关,其中第9连为团预备队。此外涟水、涟东两县成立了后勤司令部,由县长陈亚昌任司令,县委书记胡启奎任政委,组织民工2万多人支前。 1946年10月19日,74师兵分三路,以宽正面向涟水攻击前进,东路57旅,由淮安经席桥、顺河集向茭菱镇前进;中路51旅由淮阴东马厂经钦工向涟水前进;西路58旅由王营沿盐河河堤攻击带河镇。 20日下午3点左右,74师先头部队与15团在汤庄遭遇,74师51旅前卫连遭到伏击,51旅在第二天中午才推进到涟水城南的废黄河南岸。 1946年10月22日,74师集中全师炮火猛轰南门渡口,然后连续3次组织强渡废黄河,均被击退。74师毫不气馁,继续发动了第四次进攻,解放军南门渡口守军伤亡殆尽,终于被74师突破。解放军1营预备队和从茭菱赶来增援的5旅第13团迅速赶到,苦战之后封闭了缺口,74师也因伤亡惨重后继乏力而被迫退至废黄河边的沙滩上,重新收拢集结部队,在沙滩上建立了阵地,并冒着解放军的炮火搭建起了浮桥。同时,解放军也在废黄河的第二道大堤和城边构筑了新的工事。 74师在猛攻南门渡口时,还对带河镇和西关两地发动攻击,带河的进攻被15团2营击退,西关战况也相当激烈,3营伤亡很大一度形势危急,投入团预备队后才勉强守住阵地。同时在东路的74师57旅一部企图在茭菱镇附近强渡废黄河,也被解放军击退。一天的战斗下来,尽管解放军守住了阵地,但城防主力15团几乎死伤殆尽,才只经过一天的战斗一个主力团就基本丧失了战斗力,这在以前还从未曾有过。当晚15团因为实力大减被迫缩小防御正面,南门渡口至杂姓庄的阵地由13团和独立第5团接替。入夜后13团在城内西南角的妙通塔上建立了重机枪阵地,以火力控制了全城制高点。 1946年10月23日,74师在5架B-24解放者轰炸机和7架P-51野马战斗机的空中掩护下,强渡废黄河,上午8点,解放军在74师强大压力下被迫放弃第一道大堤,退守第二道大堤,74师后续部队开始渡河,这时妙通塔上解放军的重机枪开火,用火力封锁了 74师后续部队,但是解放军已无力组织反击,夺回桥头阵地,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一个白天。 张灵甫将军 入夜后,解放军5旅14团在旅长成钧带领下赶到涟水,立即发起反击,经过一夜激战,14团重新夺回了第一道大堤,将74师已过河的部队压缩到河边沙滩上。然后14团接替了独立第5团的阵地,这时沿废黄河从东向西的守备部队是:13团、14团、15团。 24日夜,在14团与敌人激战的同时,解放军神速插入74师背后,收复了顺河集和带河镇,切断了敌人的后路。 25日早晨,74师经过一天休整,直叩涟水城下,城关上下激战竟日,74师51旅主攻重点是14团阵地,战况殊为激烈,多次发生白刃战。14团1营400多人只剩下50多人,只好缩编为一个连,团里的勤杂人员也全部组织起来投入战斗。 下午,74师57旅170团投入战斗,该团以士官和老兵组成“敢死队”配备自动武器,经炮火准备后向南门阵地发起总攻,并在解放军14团3营阵地上取得突破,然后一鼓作气,接连冲过第二道、第三道大堤,其中有一个连甚至突入涟水城内。解放军5旅组织了所有部队坚守涟水城垣,从突破口两翼组织反击。就在此危急关头,解放军6师、10纵增援部队赶到,这两支生力军以一部加强防御,一部实施反击,才将74师击退,74师进入涟水城内的一个连也因被隔断了与主力的联系于当夜被歼。 26日,整编28师192旅和74师并肩发起攻击,双方在大堤附近展开了激烈的争夺,解放军主力第1、6师、第9纵队和第13旅相继投入战斗,74师经多日苦战,兵锋已疲,主力被迫撤回废黄河南岸。入夜,解放军兵分三路发起反击,2个小时便全歼黄河北岸74师57旅2个营。同时解放军一部在淮阴东20里处的老垛、新渡口一带渡过废黄河,并与收复顺河集的解放军一起击退在钦工、茭菱之间的敌人,歼灭74师58旅172团一个连和28师192旅一部。 27日早晨,解放军彻底肃清了废黄河以北的全部国民党军。当天解放军全线出击,第5旅配合6师从正面反击74军;皮旅、9纵继续攻击带河镇附近国军;1师、10纵从涟水东南越过废黄河,向钦工出击,配合正面作战。 30日晚,经过一夜激战,解放军收复了茭菱镇。 31日在茭菱镇西南,解放军歼灭28师192旅和74师57旅一部。 12月,国军卷土重来,投入整编74师和整编第28师第192旅以及第7军一部共5个旅,由整74师师长张灵甫统一指挥。根据中央军委命令,华东解放军以27个团围攻鲁南临沂、郯城,另以24个团阻击华中北上之敌。担负涟水防御的是华野6师和淮南独立6旅。此次张灵甫吸取了教训,改变战术,12月3日首先以74师57旅和192旅向解放军6师17旅阵地作正面攻击,解放军沿涟水以南层层设防,4日占领解放军一线阵地。 5日,解放军6师分路出击,企图夺回失守的一线阵地,但均告失利。6日国军继续推进,解放军退守顺河集一带节节阻击。双方激战十日,解放军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涟水以南。 12月14日,张灵甫集中74师51旅、58旅和第7军一部共3个旅由王营、悦来直扑带河镇、大关,从西面攻击涟水,这支奇兵一举奏效,当天便突破了淮南独立6旅在带河的阵地,傍晚就已打到废黄河大堤。解放军这才察觉74师的主攻方向,从正面抽调6师16旅急返涟水,配合淮南独立6旅阻击敌人。 16日拂晓,74师集中全部炮火轰击涟水城,炮击一停,即以营、团发起集团冲击,而且一波连一波,前赴后继,经白刃肉搏于上午8时突破大堤进逼城垣,中午时分便攻入城里。接到涟水以西告急华野第6师奉命兼程回师增援,结果急行军35千米,在涟水城外2.5千米处与已攻取涟水的74师接战,6师几次反击均被74师击退,6师伤亡超过5000人,被迫撤出战斗。据江渭清回忆,当时陈毅口头通知他代行司令员职务,将6纵纵队长王必成撤职查办,押来野司。粟裕认为战役失利原因很多,不能只怪王必成一人,但作为主要前线指挥员,应该好好检查,建议留职检查。王必成只说了一句:“给什么样的处分,我都无怨言,只是希望日后打74师,绝对不要忘了6师!”粟裕立即将参谋长陈士榘召来,当面命令:以后凡我华东部队组织歼灭74师的战役,一定让6师参加,一定让王必成同志参加。并特别嘱咐将此命令记录在案,存档待查。半年后,歼灭74师的孟良崮战役中,正是王必成指挥的6纵(原6师改编)从鲁南飞兵急进,夺占垛庄,切断74师退路。 1947年2月,国民党军调整战略,从最初对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对陕北和山东两地的重点进攻。在山东战场,以整编74师为核心的第1兵团为绝对主力。3月下旬,国民党军开始全面攻击,至4月上旬,基本打通津浦路徐州至济南段,占领鲁南地区,随后继续向鲁中进击,解放军主动后撤,国民党军迅速跟进,于5月10日占领莱芜、蒙阴、河阳,国民党军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被解放军的行动所迷惑,一改先前的稳扎稳打战术,不待与友邻兵团协同,立即命令以整编74师、整编25师为主攻,从垛庄、桃墟北进,限令必须在5月14日攻占坦埠。[1] 5月11日,74师攻占重山、艾山,先头部队51旅已渡过汶河。[1] 5月12日,74师开始大举进军,以58旅为前卫,师部和直属部队为本队,57旅为后卫,直扑坦埠。当天上午,74师的前锋51旅主力渡过汶河,并于下午攻占北岸三角山、水塘崮、杨家寨一线,但继续向北推进时遭到解放军顽强抵抗,只得在天黑前退回三角山。当天遇到的抵抗,比之前激烈,张灵甫判断出已经开始和解放军的主力接战了。但是根据侦察发现在坦埠附近至少有解放军的3个主力纵队,这让他意识到情况要比原先严重的多,决定改变原定计划。 13日,74师只派51旅在汶河以北继续进攻,而主力2个旅则在汶河南岸,这样即便情况有异,也能及时应变。但是第1兵团没有同意他的这一计划,要求74师必须全师北渡汶河,务必按计划于14日中午前占领坦埠。74师按计划继续攻击前进,经激战攻占马山、迈逼山、大箭,距离坦埠已不到6千米。马山为坦埠的最后屏障,从马山到坦埠已经无险可守,几乎是一马平川了,但两翼友邻进展迟缓。张灵甫为避免孤军深入,张灵甫于傍晚下令,放弃新占阵地,只在前沿要地留置少数部队警戒,主力全线收缩至杨家寨、马牧池、重山、艾山一线的汶河沿岸,使全师处在可进可退的态势。汤恩伯接到张灵甫报告不以为然,只是重复务必于14日中午攻占坦埠,同时饬令83师和25师必须确保74师侧翼安全。但是随军行动的第1绥靖区第2处(情报处)处长军统毛森立即提出坦埠正面很可能确有解放军主力,而74师又被分隔在汶河两岸,与83师之间都是险峻山地,行军很困难,与25师之间则只有一条临蒙公路,难以及时展开部队,局面危险的。汤恩伯立即向国防部和徐州司令部联系,希望能改变计划。但国防部和徐州司令部相互推诿,汤恩伯不得要领,只好决定明天派兵团副司令李延年和毛森去前线察看情况,并就近督战。[1] 13日入夜后,74师的情况已经陡然严峻起来,58旅在马牧池、王山庄一线遭到解放军主力猛攻,51旅大箭山阵地也同时遭到解放军攻击,左右侧后方向的天马山、牧虎山一带都发现有解放军活动。更严重的是,83师通报其19旅部队在黄石山遭到解放军顽强阻击,无法前进;25师108旅也在解放军的强力攻击下放弃了黄斗顶、尧山南撤,这样一来,74师的左右两翼都已经出现了20多公里的空当。张灵甫接到这些报告,判断出解放军已经有了围歼74师的意图,但是他的权限最多只能命令部队收缩到汶河沿岸,在上级没有同意的情况下,无法继续后撤。于是他连连向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告急,但汤恩伯不但没有同意他继续后撤,还要张灵甫不要听信不实报告,张灵甫也只好放弃了继续后撤的念头。解放军方面,对74师的围歼也在这天初步形成。当晚,陈毅粟裕联名向中央军委报告围歼整编74师的决心和计划:“74师系蒋介石反动军队的主要基干之一,全歼该敌后对战局的影响远远超过歼灭第7军、第48师;该敌正处我军主力矛头前,我不需要大的调动,即可集中四倍于敌之兵力,造成绝对优势,便于分割围歼,能求速决。而第7军、第48师是广西军,擅长防御,难以速决全歼,如敌乘机攻占坦埠,我则陷于被动;74师虽系蒋军精锐,战力较强,但较突出孤立,且甚骄横,与蒋军其余各部矛盾甚深,同时由于其深入山区,重装备均留置后方,战力相对削弱,且该敌正处进攻态势,无防御依托,我军突然反击,可迫使其措手不及,陷入混乱,而左右各敌亦必因不明情况和害怕被歼而不敢贸然赴援,利于我主攻集团乘机猛烈反击,达成全胜。” 13日晚,第1、第8纵队主力寻隙向敌纵深穿插,1纵1师于14日拂晓占领孟良崮西北的尧山,1纵独立师由于找向导耽搁了时间,赶到集结地点已经比规定时间晚了几小时,领受任务后立即跑步前进,两小时强行军20公里,也在14日拂晓前按时占领天马山。 14日,74师准备按计划再向坦埠进攻,不料当面解放军已经抢先发起进攻,而且投入兵力比前两天还要雄厚,张灵甫立即命令暂停进攻,各部就地转入防御‘。左翼解放军已越过天马山,正向垛庄急进;右翼解放军也过了牧虎山正向万泉山前进。解放军对74师钳形攻击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,到上午9时许,张灵甫终于意识到解放军有围歼74师的意图,这才决心不再服从攻取坦埠的命令,命令以51旅为前导,师部居中,57旅殿后沿孟良崮以西向南撤退,58旅则占领孟良崮一线掩护师主力后撤,在师主力撤退后再单独沿孟良崮以东撤退。 14日上午,解放军1纵攻占曹庄、黄斗顶山、天马山等要点,割裂74师与25师的联系,并占领285和330高地,切断了连接垛庄的急造军路;8纵攻占桃花山、鼻子山,割裂了74师与83师的联系;6纵也连夜急进,于14日晨到达垛庄西南观上、白埠地区;正面的第4、9纵队连夜猛攻,夺取黄鹿寨、马牧池等地。中午前后51旅已经到了孟良崮附近,如果一切顺利的话,74师主力将于午后14时左右撤到74师的后方基地垛庄。正向垛庄穿插迂回的华野1纵74师抢先赶到了孟良崮,发现74师主力正在沿公路南撤,1纵独立师1团团长王诚汉意识到情况紧急,立即果断放弃穿插抢占垛庄的原定计划,抢占公路东北的285高地及西北无名高地。几乎同时独立师3团也抢占了孟良崮以西的330高地,彻底切断74师与25师的联系。随后1团、3团便占据高地向正沿公路撤退的74师猛烈开火。张灵甫接到51旅退路被解放军切断的报告,立即命令51旅全力反击285高地和330高地,务必打开撤回垛庄的通道和打通与25师的联系。然后召集各旅旅长开会,商议下一步行动。经过商议,决定退守孟良崮。具体部署是58旅占领孟良崮及附近600高地、芦山、雕窝一线,51旅占领孟良崮以西面梨沟、冯家庄一线,57旅占领以北当阳、孟家峪一线。这是74师在面临解放军4个主力纵队的围攻态势下所决定的,正面是4纵和9纵从北面压过来,8纵已切断74师与83师的联系,1纵则迂回到汶河沿岸至界碑一线,并切断74师与25师的联系。在部署中,张灵甫只派1个团控制孟良崮,主力摆在界碑、临蒙公路两侧便于机动的位置,并尽量与左右两翼友军相连接,依托制高点靠拢友军,重点在于随时能走的自保方案。同时在各旅按照预定部署抢占各制高点的同时,张灵甫严令51旅猛攻285高地和330高地,力图打开退回垛庄和打通与25师联系。经过反复激烈争夺,51旅在黄昏17时许先后攻占了285高地和330高地。与此同时,25师也曾派部队进攻330高地以西的覆浮山,但在解放军顽强阻击下无功而返。 14日黄昏时分,74师基本实现预定计划,各旅都占领指定位置,张灵甫也将师部安排在540高地,张灵甫向兵团报告:“寒黄昏前,安全集中于孟良崮、芦山间地区,正加强工事,严密防范 中午发起总攻,十几万解放军像潮水一样涌向孟良崮主峰,并于下午攻入主峰,74师全军覆没,直到打扫战场结束国民党的45万大军都没有赶到,解放军几十万人轻轻松松就跳出了包围圈。随后,国民党再无还手进攻之力,兵败如山倒。
|